这系列文章来自胸大、腿直、腰细的银叔(图右)之手,非常感谢这位互联网神级 PM 共享的产品思维,受益终身。
1、
我高中的时候,同学的哥哥问我,人生最爽的事情是什么?
我说,是游戏。
他微微一笑说,不,是女人。
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还是这位哥哥问我,人生最爽的事情是什么?
我说,是女人。
他微微一笑说,不,是飙车。
2、
2010年的时候,很多人,也包括我,都觉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产品做得好”。
2013年,我改变了看法,产品太容易同质化了,差异化的竞争要点是“产品运营得好”。
2015年,我又改变了看法,设计和运营都没那么重要,决定性因素其实是“产品模型搭得好”。
不知道2017年,我又会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3、
最近一年,我经常在微博上提到产品模型,但又解释不清楚,像个神棍。
一定要讲出来的话,产品模型=商业模式+产品架构+运营体系。
商业模式指产品的市场潜力,综合了用户与营收价值。
产品架构指产品设计上的框架与核心系统。
运营体系与产品架构类似,指运营上的组织流程与重点难点。
这么讲,我大约还是像个神棍。
4、
上周发微博说,产品模型在理论上决定产品的数据上限,商业潜力,生命周期;而产品与运营团队只能在这个理论值之内,试着走得更远一点。更有趣的事情是,APP的产品模型在前半年就定了下来,以后几乎不可修改。
这也就是我经常说的“产品宿命论”。一款产品的命运,在你发布它的时候几乎已经预定好了,只是那时你还不知道而已。接下来的一年两年三年,都只是一点点去接受既定的那个结果。
信奉这个道理之后,我在2015年更快速地上项目,也更快速地撤出项目。
APP时代已经不存在“总有一天熬出头”这样的事情了,一击不中,抽身而退。
5、
为了庆祝即刻将我的产品文章设为推送主题,本周放一个大招,用10款我做过的产品案例,来讲解什么叫做产品模型。
这也是讲清楚产品模型的唯一方法。
对别人家的产品,我也可以分析产品模型,但不知道具体的数据与背景,总免不了隔靴搔痒,所以还是分析自己的产品比较稳妥。
从2009年说起。
6、
2009年,我接手了网易相册。上任后一看数据,近期掉得厉害,直接原因是博客相册抢走了大量用户,独立的图片存储平台已无上升空间,我们不妨套用产品模型来分析这个局面。
商业模式
2010年前的存储成本还很高,但用户存储相片的重复访问率低,付费意愿也低,每年亏损惊人。如果不能做大图片分享场景,那么既不可能做到500万量级的日活(大众服务的竞争力指标),更不可能实现收支平衡。
然而在博客、QQ空间等平台出现后,相册已无法拓展分享场景,日活做不上去,成本降不下来,服务又不能关停,于是从前台退到后台,变成了内部基础服务,为其他业务提供图片存储支持。比如网易博客,比如冲印业务线上的网易印象派。
产品架构
本体是图片存储空间,要求的是存储稳定性与交互易用性。
理论上可以拓展边界,去做分享平台,但刚才提到过,绝无可能与个人空间&社交产品争锋。
也可以拓展边界,去做摄影产品,这部分我在下一篇文章里再分析。
单纯看存储空间,难度在海量存储管理的后端与运维,前端简洁易用即可,创新拓展的空间并不大。产品团队没得打,只需一年迭代一次交互。
运营体系
存储空间主要靠07年“无限量存储”的策略去推广,当时大火一把,但也带来极高的成本。很快丁老板看清楚相册的投入产出比太低,之后不再支持无限量(原图)存储,再加上社交网站崛起,相册数据下落,运营方向也没得打,仅仅在违规内容审核上把好关就行了。
结论
相册业务本体的商业模式已经触到了天花板,产品策略以维持为主,可以试试图片衍生业务,但不值得主动追加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