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敬佩的张一鸣
张一鸣,1983年出生福建龙岩,家庭事业单位背景,父亲早年是市科委工作人员,母亲是名护士。大学就读南开大学,曾由微电子专业转入软件工程。他是一个非常有想法,不干于现状,敢于创新的创业者,2005年毕业初期,短暂入驻过微软。
早期就组成3人团队开发企业IAM协同办公系统,后面参与创建酷讯网站,时至2009年,创立九九房,拿下150W用户,占据房产类产品第一名,2011年底辞去九九房CEO,12年初创立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从此将信息、内容、分发型产品画上新的时代高度。(早期的时候张一鸣、程维、王兴创立的饭否后面被下线,感兴趣的可以查查资料)
头条的产品家族
头条的产品涵盖的领域非常的广泛,从新闻咨询到视频媒体,从图片社区到垂直型餐饮、直播、短视频,甚至炒股、汽车、电商、广告、企业协作都渗透中外,在印度等互联网不发达的中南亚地区更是有较强的发力,这些战略上的布局成就了如今这个令人恐怖的创业互联网公司,其实一家公司最后居高不下,当你扒出他的历史,总能发现惊人的相似点: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顶着互联网谩骂的声音,他们悄悄将步伐和眼光铺向各个领域,收购、投资、发布新产品等,在每一个行业占据一份土地,如果非得给这个举措和经过给一个名字不可,我会用“吞噬”。
跨时代意义的个性化推荐算法
互联网的发展时间相比其他金融、政治显的非常短,周期更是缩短一大截,这离不开互联网“快”的特性。早期流量时代,信息索取,有 Google 和百度等搜索引擎,中期内容带动互动效应,引领社交狂潮,自发式传播将信息带给更多人,也把更多人带入互联网,这种“人产生信息,信息服务与人”的蝴蝶效应,带来了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信息内容分发,之前我们担心从哪里获取咨询,现在我们担心如何获取想要的咨询,太多了,随便打开一个软件或网页,铺天盖地的信息,精准索取成了网民迫切的关注点,这个时候今日头条应运而生。
今日头条利用AI算法模型,将信息精准分类,做到“合适的内容让合适的人看”。关于头条的算法准确度,不在讨论范围内,这里不做评判。这种推荐算法的触发点是你的浏览习惯,你浏览在先,后台的算法只会记录你的阅读习惯,通过行为日志按照推荐模型给展示内容,不可能全部做到“懂你”,千人千面只是一个说法,没有完美的算法,只有更完美的模型优化方案,早期今日头条我也反感过,但是做为一个 PM ,我肯定这种技术也真心希望这种算法模型能应用到更多的产品中来,我觉得犯错才会进步,而且这种“常人不为而为之”的气魄很令人敬仰。不去尝试新的技术和模式,总在陈旧的模式上发展,落后是必然的,退化绝不是因为时间,而是自己不愿意改变现状。
独树一帜的算法驱动产品设计
A/B测试和用数据说话是头条对待问题和产品的常用手段。6年前,今日头条诞生之际,取名的时候就很讲究,在同个产品模式以不同名字抛向市场,通过数据,最后“今日头条”在各项数据占据第一,于是就命名为“今日头条”。2012年,那个时候移动互联网可以说还没有起步(如果对互联网的状态没有感知的标准,我说个数值大家想一下:11年才有微信。如果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APP,那么微信和 iphone 的兴起才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催化剂。)一个创业公司敢于尝试新的模式和技术,用数据来打造一个产品的名字,这在当时算是一个非常创新的做法,这也是后来头条大多数产品都成功的原因。
通过数据驱动打磨产品设计,现在在头条内部应该是标配。最近几年,和数据相关的科技、模式、产品炒得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啦。我始终认为,真正重视数据的公司,不会在意如何宣传,而是在执行上面淋漓尽致的体现。为什么叫“今日头条”?问答领域的产品为什么叫“悟空问答”?为什么有“西瓜、火山”还有打造“抖音”?汽车栏目的产品“懂车帝”的名字怎么由来?等等看似不起眼的行为举措,好思考一下“为什么”,你抽丝剥茧的能力会上升一个档次。
政府、竞企的打压
巨人的道路是坎坷的,腾讯也好,阿里也罢,在企业发展之初,都是步步维艰。
那个用文字几乎可以调侃一切的超级产品于2018年4月10日驾崩,享年6年零一个月。
面对国家广电的强力整顿,头条的部分产品已被关停,虽然产品触碰了法律的边缘,但是,某些产品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能让人记住并且好感的产品已经不多了。
四面受敌是残酷也是挑战。无论是从信息出发的头条,还是从人出发的腾讯,在产品终端闭环中,都侵犯了各自的利益,利益面前不能让步,也让不了。
头条的情怀
舆论声中,褒贬不一。
如果擦边球可以给一个产品判死刑,最该第一时间关停的是直播产品和 QQ。QQ伴随着90一代的青春逐渐将曾经的“通讯、空间、等级、装扮、贵族”等富含时代意义的产品棱角慢慢磨平,更多的演变成游戏载体,情色/赌博内容的根据地。一个通讯工具类产品,原本内容是由用户群体产生,这种内容是轻量级的,是辅助日常使用而诞生的,搭载的内容,无论模式还是架构都遵循一个道理,由用户来回到用户那里去。
在法律和人性的边缘,头条产品做得也很逊色,甚至有些过激。头条产品有个很大的特色:重运营。这是所有媒体属性产品拥有的共性,既然是媒体,还是看内容,既然是内容,总会有创造直指欲望、钱财内容的作者,这就造就了一个问题:审核和监管。所以后面众多媒体报道出,头条改变之前的说法:
“张一鸣说今日头条不会也不需要设立传统意义上的总编辑,忌讳价值观先行,不干涉是对内容最好的管理”
在内涵段子被关停的第二天2018年4月11日张一鸣道歉:
今日头条将强化总编辑责任制,全面纠正算法和机器审核的缺陷,不断强化人工运营和审核。
内容审核是所有媒体企业最头疼的一环,不仅成本高而且难度大,随着国家广电局的政策收紧,未来 AI 审核是个很大的方向,在 NLP 领域,对文字和篇幅性质的内容已经有很大的成就,这种初步的内容审核就是需要一个敏感和疑似“擦边球”的关键词库,当未来一天,AI 不单单只是辨别一篇报道的正反面而是能真正读懂的时候,也许审核这个关键的一环可以交给一套算法来完成。就在前不久,头条公布“灵犬反低俗助手”上线,也许,这是个开始,也许,这会成为传奇。
头条的情怀,不同于网易云音乐,不同于小米,也有别于锤子,在某种意义上,头条在产品层面的创新和一贯“要么不涉足,做就爆款”的犀利手段比在面对媒体摄像头和话筒前用言语掩盖怠慢的做法来的爽快,说没什么用,你做出来才是硬道理,不切实际的东西不仅误导群众,也会让自己越飘越高。默默无闻做自己,轻轻松松打天下的人,最后都会成功。
文中所有的观点都属个人,阅后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