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腾讯提出泛娱乐概念:积极构建以音乐、动漫、影视、游戏、演出、周边、文学等多元化形态组成泛娱乐生态。在这七年当中, QQ 音乐、微信读书、腾讯视频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纷纷说明腾讯的这一战略布局,带动了年轻人喜欢玩,喜欢多元化的躁动之心。
2017年,《人民的名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王者荣耀》、《战狼2》引爆全民追琢的热潮。
2018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这就是街舞》引爆综艺流量的同时创造了众多赞助传奇。
英雄联盟给斗鱼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与其说给斗鱼,可以说给所有做游戏直播的平台都带去了巨大的流量。那个时候,没有移动直播、没有“泛娱乐直播”的概念,那个时候入驻的都是英雄联盟比赛场上的解说以及一些退役选手,这种新型的媒体内容产业链就此形成:用户需要这种提升游戏技术的教学视频,现学现用,既真实又丰富;而游戏本身需要这样的视频做市场宣传,扩大用户群体提高玩家粘性;直播平台算是一个中间体,提供展示(主播)和获取(观看用户)的平台,这三者形成完美的利益共存体。(现在再看直播这类产品,在没有资本搅局的情况下,不需要提供硬件,不需要独立发展种子用户,不需要自主产生内容。产品形态清晰,模式简单,更重要的是,市场前所未有的大,而且监管处于真空,这意味着,未来的路,怎么走,自己说了算)。
斗鱼给英雄联盟提供了强大的用户回流效应
我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以前忠实的 LOL 玩家,后来由于工作生活都开始沉淀了,但是近两年直播的生活化,娱乐化再次唤回他们回到游戏界面。这是所有用户的一个特点,也是人性的一个心理:强有力的刺激可以让用户找回初期对某些产品的那份执着。在产品里面,这种心理称作“情怀”。游戏玩家关注比赛内容,比赛解说成为 LOL 里的另一个焦点,他们在平台直播,带来流量,直播内容又去刺激用户回到游戏,这样闭环的产品形态,非常的经典,和当初电商的购物闭环几乎如出一辙“我需要商品,你提供商品,我付钱,你发货”,都是基于一个简单的需求,将服务做到最大化,而直播,精神上享受,电商,则是物质上的满足。
直播内容的衍生和探索
2016年,行内称为直播元年。这一年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纷纷挤进市场,秀场直播更是抢占风头无数,这种形式我个人觉得犹如早期出现综艺节目;娱乐化甚至有些低级趣味,为了博人眼球,打情色擦边球不在少数。经过两年的行业摸索和孵化,移动直播基本稳定了整个局面;随着移动直播内容的监管提升,凭借低级趣味博人眼球的直播平台纷纷关停整改,以斗鱼为首的直播平台专心深耕内容,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明显上升。
直播生态产业链日益完善,内容供给、平台运营、传播扩散和服务支持的模块趋于成熟;加上行业监管促进平台良性发展,内容、产品、商业模式和技术交流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
秀场直播归根结底还是娱乐,好玩,这种媒体化产品,回归到用户需求本质,还是精神上的消遣和满足。泛娱乐直播平台为了吸引用户粘性同时尽可能的针对B端客户产生商业价值,更应该在内容,功能,产业等方面战略布局。整合营销、创新互动营销、精准营销以及“直播+”营销应该成为首要的战略方向。
几个有趣的数据
2016年4月中国媒体/娱乐 App 月度有效时长百分比
2018年4月中国媒体/娱乐 App 月度有效时长百分比
明显看出,两年的时间,用户在娱乐/媒体性产品的使用上,有个量级的转移:只有通讯类产品使用时长在下降。而增幅最大的属视频类,媲美通讯聊天类。我想在某种意义上这个数据似乎可以反应今年腾讯较头条的那阵风波,没有流量或者流量的转移是一个公司最大的危机。
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中国移动直播用户规模变化
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中国移动直播日均使用时间
2016年至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平台的监管事件时间线
左边是2018年4月统计直播用户的城市分布,右边是2018年4月直播收入分布
观看直播的原因和观看直播的类型
斗鱼的成长路线
早期斗鱼平台,只是一个传统的弹幕式直播平台,以至于无法满足主播和用户的强互动性,从而会出现主播将用户转移到 QQ 或微信这社交通讯平台,毕竟在一个群里,而且 IM 确实在某些时候比较方便他们之间的唠嗑和互动,因为在直播的那几个小时以外,用户和主播处于一个隔绝的状态,所以,后来有了鱼吧。
游戏萌生了电竞概念,电竞丰富直播平台内容;而电竞带动了电竞外设,这个产业离不开电商,在直播生态圈电商也是直播内容可考虑发展的一个方向,早期的主播纷纷将自己的粉丝导流到淘宝,我觉得这是直播平台的一大损失,这种粉丝和主播强粘性的特殊关系,几乎主播说一粉丝不说二的,在后来斗鱼上线的鱼购,将这种模式正式推出市场,没有官方的数据,这个产品模式的推出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啦。
时至如今,斗鱼生态系统包含直播、秀场、游戏、鱼吧、鱼购、线下活动等内容,在如今内容分发和短视频的风口上,我觉得斗鱼的未来可以往以下几个方向布局:
- 精准内容分发。首页的推荐不光是热度算法,个性化推荐适合一切媒体内容应用,根据主播设立内容标签,结合用户使用习惯和订阅属性推荐新主播是个快速迭代粉丝效应和鼓励新主播产生优质内容的捷径。
- 完善鱼吧。鱼吧的聚焦点在于将主播的琐碎(非直播状态时)时间充分利用在用户在线时间上,那么这个出发点就多了,有了直播的基础,散发思维短视频可以在这个模块和主播玩起另一个互动,这种模式简单,市场成熟,玩法门槛低的产品已经被用户肯定。
- 数据驱动。两三年来沉淀的用户数据,面对规模这么大,甚至数据基本结构化呈现的企业,好好利用数据是一种战略,建立数据仓库,结构化输出内容或者根据主播数据以及互动特性服务于 B 端企业是个好的方向,毕竟现在主播孵化已经是个行业了。
- 产品升级。娱乐化传播方式,趣味性的互动,如: PK、组团等手法增强用户参与感,建立品牌情感。这种模式适合主播也适合用户,既然是攀比心和贪之欲,那就进行得彻底一点;场景化营销,避免过于生硬的广告,传达品牌信息,从而导购到鱼购;利用碎片化和网红效应,直播用户几乎是跟着主播走,主播在哪,那批用户就在哪;渠道变现,嘉年华这种线下活动可以逐步分割在线上进行,早期的品牌效应在线下更能建立,但长远发展这种官方活动在线上进行更有利于扩展(PGC,如:已经成型的赛事举办;电竞类的娱乐综艺等),随着新鲜感的逝去,审美疲劳等用户效应会增大线下活动的风险;国际化,突破语音识别和实时翻译的技术难点,将产品国际化,娱乐化到全球,不同国度和文化的用户在没有语言障碍的情况下,文化差异带来的新鲜感更有利于建立用户粘性,这将促使游戏直播朝着移动段进军。
直播营销发展相关布局
- 内容精品化。为了保证用户规模、用户付费的健康增长,同事扩展更多的商业变现机会,直播平台应该发力 PGC、PUGC内容,依靠原有平台优势,打造精品化、差异化的直播内容。几个案例:陌陌在《蜘蛛侠:英雄归来》的电影预热期间,对主演进行直播采访;YY 直播在世界杯期间推出足球赛事精彩活动;映客举办的樱花女生盛典活动等均通过优质的内容输出为平台和广告带来双赢。
- 互动玩法的升级。2018年直播行业基本稳定,各平台应该着力开发更有趣的互动玩法,如各类小游戏、PK赛、团战等,进一步吸引用户粘性,同时,通过权限开放,互动游戏开放,付费直播等方式增加收费项目,尽可能扩大商业变现,例如,YY直播推出的欢乐斗,告白墙等玩法,映客推出的直播对战、多人直播间等玩法、斗鱼推出的直播 PK等等。
- 社交化。直播平台的商业逻辑本身是基于社交关系的用户自愿付费行为,社交关系和心里欲望也能带来更多的消费场景和付费动力,以发帖和 LBS 为主要形式的社交逻辑纷纷登上各大直播平台,斗鱼的鱼吧,映客、YY等平台的“同城”等等模块,已经逐步趋于成熟。
- 网红效应。直播平台进一步渗透网红产业,纷纷开展“造星计划”建立网红生产到营销的闭环商业体系,利用优质、丰富的网红资源,开展 ToB 的商业服务,通过创新有趣的内容话题,为直播红人造势。
最后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战略不是研究我们未来要做什么,而是研究我们今天做什么才有未来”。